第四百八十五章 人道何为峰(1/3)

祖宅在华东地区的天行李家,家业之大,是常人难以想象的。

其富裕程度,足以福泽子孙后代万年。

祖宅依山而建,建筑向外辐射开来,有宫殿有塔楼,古风甚重。

方圆五百里内,都是李家的私地。

李家子弟众多,大部分都是在这里长大的,年纪到了才会在外上学,进入社会磨砺。

这里,是李家人的圣地,团结的核心所在。

不能随时回到祖宅,对李家人而言,意味着放逐和地位下降。

数天前,在黄泉星域游玩的李大少回来了。

谈到李道明,李家不管是血脉子嗣,还是仆从下人,都有不少的话说。

评价,不算太好。

纨绔,任性,不爱修行,胸无大志,不知所谓。

在很多人眼里,他大概就是一个受人宠,却不求上进的大少爷,资源费了不知多少,却不见功业。

李家以道德做为传承,以诗书治家,在人道上讲究不亏损。

德行不亏,则内外不损。修身修心第一步,必先修德行。

这是青帝历经滚滚红尘,参悟道德经,悟透人道后立下的家训。

故而李家人,不论男女老少,都重道德品行,其严苛远远超出外人的想像。

当然,李家再怎么治家有道,还是出了个异类。

那便是李道明。

“哪儿那么多规矩,让你们修道德,不是把道德变成规矩,也不是守规矩就有道德。

一群蠢货,只会继承拿来,没自己的思考。”

李道明向来不喜欢李家一层又一层的阶层划分,各层有各层的规矩和待遇。

他也不喜欢李家的道德传家,因为他认为,让一群有着庸俗心的人,去遵守君子甚至道德圣人的德行,这是错误的。

灵不附体的最终结果,就是养出一群伪君子。

“那你觉得该怎么管这么大一个家?”

一个中年男人龙行虎步的走了出来,正是李道明的父亲。

“把道德作为一种追求,而非规范,行之则赞,不为亦不责。”李道明说道,“到处都是条条框框,那养出来的人,必是一个机器。”

“你是在骂,李家有宋明理学的遗俗?”李父斥问,“若无道德教化,我等与野兽有何区别!”

在大部分李家人看来,李家族风十分之好,天下能与之比美的没有多少。

整个李家崇尚道德,每个人都有着外人难以想象的道德感,他们行的是君子之道,求的是圣人之道。

加之李家巨富,不用因为利益打生打死,和其他人蝇营狗苟,天然形成了隔绝损害道德的一大屏障。

是而李家人,对自己高尚情操和人格,极为的自豪。

“没那么严重,但二十一世纪的遗风还是有的。”李道明讽刺道。

“那你认为,李家的问题在哪儿?”李父再问。

李道明负手而立:“定位错了。法律是我们为人的起点,而追求道德的路上,每进一步都是幸福快乐的,都是一种自我提升。

以这种心态生活,有道德的人就如在天堂。

而非直接定位在天花板,因为只有极少数人能够,也愿意摸到天花板。

若定在天花板,那带来的必定是苦难与不幸,因为处处会违背至善至德。

一个是上升线,不断嘉奖,一个是平整下滑线,时常贬斥。

就如一个身在花园四处赏花,一个身在沼泽不敢踏错一步。天堂与地狱,二者差距大否?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