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四六章 避暑(2/2)

“大明才立国几年啊……”刘祥忍不住小声吐槽。

“写伱的字吧。”老六白他一眼。“啥都不懂还在这瞎比比。”

“我去拉屎……”刘祥郁闷的搁笔起身,心中妈妈批道,就你懂,你不是楚王你是懂王。

“这么说,你准备搞分科取士喽?”刘伯温却对他的想法一清二楚。

“嗯,我准备将国子学改革与科举改革套起来。”朱桢点点头道:“让他们不念国子学,就没法考科举。”

“这样倒不用担心国子学被边缘化了。”刘伯温道。

“我可没有那么狭隘。”朱桢笑道。

“知道,改变大明……的未来嘛。”刘伯温揶揄一笑道:“楚王殿下真把这事儿办成了,将来的读书人想不拜楚殿都不行了。”

“怎么,师父觉得我想屁吃呢?”朱桢粗眉一挑。

“差不多吧。”刘伯温淡淡道:“你这么搞,早晚要被群起而攻之的。”

“那么夸张?”朱桢咋舌道。

“你搞分科取士,分的是谁的锅?还不是四书五经的锅吗?这是要砸了那些大儒的饭碗啊。”刘伯温笑道:

“知道他们为啥反对宋讷么?”

“因为他们急着重开科举。”老六道。

“说对了。”刘伯温颔首道:“就好比那个被你们爷们剥皮的陈潜夫,他就是专讲《公羊传》的名家。所谓‘辛苦遭逢起一经’,靠这一经就能让人金榜题名,他也靠这一经开学授课大半辈子,混得名利双收。

“结果朝廷停了科举,由学校选拔人才,他能不急眼么?”刘伯温笑道:“换了你,你也急。”

“那是。”朱桢点点头道:“断人财路,如杀人父母。”

“对他们来说,你这分科取士,还不如学校呢。”刘伯温淡淡道:“至少学校里教的东西,他们还大体能懂。要是分科取士开了,那些什么明法、明算、明工之类的科目,他们可是一窍不通的。还怎么好意思以士林前辈、读书人的老师自居?”

“我不是给他们留了个明经进士吗?”朱桢叫屈道:“再说,不管考哪一科,都得考经义,他们的专业还是必修课哩。”

“骗鬼去吧。”刘伯温哂笑道:“读书人可不是头脑简单的丘八,你这种耍猴的把戏人家一眼就能看穿。”

“嘿嘿……”老六无所谓的笑道:“但让宋讷给我垫了个场,国子学几十颗人头落地,就不信几年之内,还有人敢跳?”

“等过去几年,分科取士木已成舟了,他们又能奈我何?”朱桢淡淡道。
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