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9章 樊老先生(1/3)

樊申严摆了摆手,示意让樊伟光坐下,目光看向李雯茵,苍老的脸上,露出一丝和蔼的微笑。

对于这名爱徒,樊申严打心里感到喜欢,说真的,他一生在油画这一领域上,总共教过四个徒弟,其中还包括他的儿子和孙子,要说在这四人当中,资质最好的那个,当属李雯茵,其次是他的儿子樊申浩,再然后是樊伟光,梁茹排最末。

之所以要把梁茹排在最末,是因为这妮子用心不专,在樊申严看来,梁茹本身的资质并不输于李雯茵,可能是她真的不太喜欢油画这门艺术,或者就像她之前对李雯茵说的那样,从来没想过要在油画上面有什么过人的成就,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,总会出现消极怠慢的情绪,从而影响到绘画的能力。

至于樊伟光,打小时候起就开始接受这门领域的传教,好在还算用功,没几年的功夫,就彻底掌握了绘画的要领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小子的心开始逐渐转移,一方面忙于学习,一方面还要坚持在外广交良友,说什么任何行业总得有空闲下来的时候,不能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,对着画板发呆,不然早晚有一天会疯掉。

得知樊伟光的想法以后,樊申严仔细想了想,觉得并不是没有道理,这么多年,他和樊申浩的确给了樊伟光太多的约束,希望他能够把所有的时间,全部用在绘画上面,争取有朝一日能够在画术上有所成就,成为老樊家第二个宗师级别的画者。

想象是美好的,现实却是残酷的,人在被束缚的过程中,往往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,樊伟光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备受煎熬,虽然每天都有进行创作,但是再也画不出能够让樊申严觉得粲然可观的作品。

出现这样的情况,不得不让樊申严父子进行反思,两人商讨着会不会问题出在他们身上,不是樊伟光不行,而是他们对这小子的期望过高。

其实真要说起来,以樊伟光现在的绘画水平,可以说是相当高超了,虽然不能跟大师级别的爷爷相提并论,但至少不比樊申浩差多少,寻常的油画创作着,也达不到他的这种境界。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,谈何容易?至于能不能突破瓶颈,一切还要看他的造化。

意识到这一点,樊申严叮嘱儿子,以后尽量给樊伟光腾出一些空闲的时间,毕竟创作来源于灵感,多出去走走,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
没有了束缚的樊伟光,可以用“无法无天”四个字来形容,在省城他算得上是一个出了名的人物,爷爷是大画师,父亲又在商化路经营着公司,母亲张美琴,则是西城一家投资公司老董的女儿,现为一名钢琴教师。

仗着家里有钱有势,樊伟光整天跟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出去胡吃海混,用他的话来说,趁着年轻,就应该做一些偏离正常生活轨道的事情,结识不同领域的人,只有这样,才称得上不辜负青春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樊伟光开始从原来那个百伶百俐的小男孩,变成一个奸诈不级的坯子,这些通常都是在外跟那些市井无赖在一起的时候,才会表现出来,在家里或者学校里面,他依旧是那个温文尔雅的翩翩公子。

樊申严久居画室,自然不会察觉到这一点,只知道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,樊伟光在画术上始终没什么精进,至于樊申浩,虽然同儿子居住在一个屋檐下,平日里为了打理的公司的事情,已是忙得焦头烂额,自然没时间管他,只有张美琴察觉到了儿子身上的一些变化。

作为一名爱煦儿女的慈母,张美琴只是简单的劝慰樊伟光,作为樊家的子孙,切不可流里流气,轻浪浮薄,要做到沉厚寡言,秉节持重,不然必遭白轻元俗之嫌,如来佛抛除私欲,性格稳重,最终才能修成正果,普度众生,诸葛亮淡泊明志,宁静致远,才得以运筹帷幄,功成名就。总之一句话,为人沉稳,稳中求胜。

母亲的话,樊伟光还是愿意听的,虽然他从来不在乎外人对他的评价,但是父母这边,却是不得不考虑。

从樊伟光出生的那天起,樊申严父子就已经替他的人生做好了规划,二人一致认为,作为樊家的一份子,樊伟光就应该继承他们的衣钵,只有张美琴觉得不妥,用她的话来说,不是所有人通过努力,就一定能够达到樊申严的那种高度,想要一家三代人在画术上有着杰出的成就,这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
当时的樊申浩,正值年轻,加上在画术上名声大噪,哪里肯听张美琴的意见,三人僵持不下,求大同,存小异,最后也就不了了之。

樊伟光在画术上的天资堪称“卓越”,这一点,樊申严坚定不移,只是成人之后的他,在外面经历的多了,认识的人也多了,慢慢开始变得无法专攻这门艺术,从而使得画术停滞不前,倒也不是不能理解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