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1 朱元璋偷学(1/2)

所有的这一切,总结为一句话,那就是花钱如流水!

为此,朱镜静表达了担忧之情:“凡哥,如果按照这么花下去的话,估计到明年中,差不多就要把好不容易抄家来的钱都花出去了。”

这个抄家的买卖,可是一次性的。香山县范围内,已经没有可以抄家的了!

张一凡听了,只是一笑道:“没事,也就是开始的时候,花钱多一些,后面就会好不少了。”

基于老婆的担心,张一凡决定去视察下水泥作坊和盐场的情况。

此时,已经是洪武九年的初冬。但是,在广东,特别是香山县这边,依旧还是个热天。不说夏秋季节那么热吧,但是比起全国其他地方,那明显是要热一些的。

一直要到十二月左右,香山县这边才会冷下来,不过最冷的天气,换成后世温度的话,也就是十度左右而已。

朱镜静要跟着,张一凡便和她两個人骑马出行。朱五领着三个侍卫随行。

只是出了县衙,一路上的行人看到戴斗笠的一队骑士,不用说就知道是驸马和公主,远远看到就行礼。

百姓对驸马和公主的尊敬,全都写在脸上,弥漫在街道上。

“凡哥,你看那边的小二。”忽然,朱镜静凑近了点张一凡,带着笑意说道,“他们的身上贴着字呢!”

“呵呵!”张一凡转身一看,当即笑着说道,“这个我知道,那是他们的名字,贴自己身上,随时可以记自己的名字怎么写,还有熟人的名字怎么写!”

后世的服务员,也都有在身上戴上员工号和名字的标签,但那是为了让客人知道是谁在服务,是服务措施的一种;

可如今,香山县的这个,却是老百姓自发地想出来,想方设法地学识字。

不得不说,在金钱的刺激下,老百姓的想法也是无穷的,竟然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。

只听张一凡对朱镜静又说道:“听说是张六想出来的,就是张三的弟弟,当初由他去谈车钱的那个。然后其他人看到,纷纷学了去。我估计着,过段时间之后,会这么做的人更多!”

“记得!”朱镜静听了,笑着点点头说道,“没想到他还挺聪明的。如今在做什么了?”

张一凡一听,用手指着街道远处,一处比较明显的地方说道:“看到那个客栈没有,以前属于那大胖子的,抄没之后被他租了过去,钱庄第一笔贷钱的,就是他,招了些街坊邻居,把这个客栈给开起来了。”

一听这话,朱镜静恍然大悟道:“原来是他,借了五贯钱,这可是最大的一笔借出去的钱!”

张三这个名字太普通了,一个县就有好些个。

“他是个有头脑的。”张一凡听了,点点头说道,“客栈被他搞得风生水起。”

就这么,他们说着走着,很快就出了县城。

香山县内,有一条大河,叫岐江河。水泥作坊因为要借助水力,最终张一凡选定的地址,就是在岐江河的边上,县城外五里左右。

戚祥在这水泥作坊附近设了一个百户所,可以就近保护。

张一凡的第一个目的地,就是这个水泥作坊。

这里的水泥作坊修了快一个月了,因为不管是物资还是匠人的水平,都没有当初在柳家村时候好,花费的时间也就长了不少。

大牛一家以前都在柳家村水泥作坊做工,最后跟了张一凡才出了水泥作坊。相对壮实的二牛来说,大牛脑子更灵活一些,这个水泥作坊就由他负责了。

看到张一凡和朱镜静到来,大牛连忙过来迎接,张口便报喜道:“凡哥,嫂子,水泥作坊差不多过个五六天的样子,就可以开工了。”

修筑水泥作坊的匠人,包括泥瓦匠、木工、铁匠等等,香山县内不够,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去广州城那边雇来的。

这个水泥作坊,差不多和柳家村的那个一样。

张一凡看了看,并没有多少建议可以提。反正就按部就班,以柳家村水泥作坊参考便是了。

随后,他和朱镜静一起,又去看了边上的百户所。

这里的百户,自然是朱元璋的亲卫之一,随着戚祥一起来的,正在操练一班新兵蛋子。

军械物资这些,都是广东都司那边调拨的。有张一凡在,那边也没有为难。

张一凡看了一番之后,发现这里操练的,竟然是鸳鸯阵。

果不其然,朱元璋同学偷学了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