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五 儒道三境(2/3)

许甲道:“儒家说,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,不就是一种入世修行么?”

“善养浩然正气,便是跟据尊礼,修德,不欺暗室,来修心,仁义勇智,知行合一,感天地之间至大至刚之炁,充沛于身……”

许甲又念了一段什么:天降大任于是人也,什么发乎四端,又有什么生我所欲,义我所欲也。

等着后面,更是直接念了一段文丞相的“正气歌”。

“天地有正气……”

许父本就是读书人,听着这些,那是一个热血沸腾:“这个好,这个怎么修?我就这么修,我要修浩然之炁,修天地正炁。”

许甲见他上了钩,乃道:“这个需要入公门修行,入朝堂修行,修得好千古美名,配享太庙,修得不好,万世唾弃,一样永垂不朽……”

许父听着这个,总算明白过来了:“你不会是说,就是考举人,考进士,然后做官,积累清名贤名吧?”

“是啊。”许甲道:“这法门入门极难,爹你若是觉得难,那就算了。”

“毕竟举人,进士,都挺难考的,官场又那么险恶,帝王又最无情……一不小心罢官也就罢了,就怕夷三族,夷九族,万一您太正直了,硬刚皇帝,把十族也诛了,那就完蛋了……”

许父果然被激将道:“学而优则仕,我这辈子读书为了什么?不就为了报效朝廷,为民请心么?若怕死,我就不会选择这条路,况且明君怎么会迫害贤臣呢?若害贤臣必是昏君也,我自然是小杖受,大杖走……”

声音到后面越来越弱,却是被夷族给吓到了,但又忽然正声道:“我修!”

许甲当即赞叹道:“那好,那我就将修法说与你听!”

“同佛门修持,最终是为了成正觉,依次要证就罗汉,菩萨,最终才是佛陀。道家修持,是分为人仙,地仙,神仙或者天仙。儒家修行,则是以证就“圣人”为究极目标,譬如孔圣,孟圣……”

“与之佛道,罗汉,菩萨,佛陀对应的三重境界,是为“大贤”“宗师”“圣人”。

“达到“贤”之境界,就是约莫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境界,譬如“颜回”孔子曾言:“贤哉回也”。

“宗师境界,则需要著书立说,比如荀子,可为大宗师。”

“圣人境界,便如孔孟。”

许父听闻,直接惊了:“怎么第一个境界就是贤啊?颜回乃是儒家十哲之一,才算第一个境界?”

许甲道:“那是我说证就的第一个大阶梯,佛门不也是以罗汉乘为最低级的果位么?”

许父又被打击到了,问询道:“原来如此,那么除却颜回,又有谁人能称贤呢?”

许甲也不知道怎么评定,只道:“那看史书上堪堪记载有几位贤君了,贤君治世则出大概率贤臣,贤人。”

许父已经心中了然,也就是历朝历代,每这么两三百年,拢共能出不到十个“贤人”。

许父心中生出“好难啊”的心思。但偏偏难中有生出一股别样的精神:“我若励志为圣,那未免太过惹笑话,想要成为大宗师,只怕也没有这个能力,若追求成为一代大贤,即便最终达不到标准,不是大贤,也算小贤了……”

于是仔细听许甲讲。

万变不离其宗,修道修佛修儒,其实都是修心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