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六章 大唐的七月初七(2/3)

但凡钱到了父皇母后手里,那就真的不是东宫的了。

看这两个笨弟弟,李慎就先不说了。

再看李治这个小子,还打算将这么好的买卖交给父皇母后?

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?

见到李治和李慎拉长着脸从皇兄的寝殿中走出来,李丽质早有预料,但还是没有忍住,“噗嗤”地笑出声。

“皇姐,何故发笑?”

李丽质收拾好肥皂,领着两个弟弟走向前殿,叮嘱道:“帮姐姐一起织蜀锦。”

见李治还有些不情愿,李丽质又道:“马上就是织女节了,不论是宫里的宫女还是父皇的嫔妃都要织绸缎的。”

李治道:“弟弟知道。”

“那就不要问了,帮姐姐织。”

听到皇姐的命令,李慎坐下来帮忙。

李丽质见李治还站在原地不肯动手,低声道:“你现在还不如慎儿懂事。”

“皇兄也太委屈了。”

李丽质虽说只有十二岁,可自小经历的事比李治多太多了,李治没有关于秦王府的记忆,也不知道玄武门到底发生了什么。

没有经历过朝不保夕,整日担忧,随时就要逃离长安打算。

见到皇姐不容置疑的神色,李治抿着嘴坐下来,帮着整理针线。

姐弟三人织着蜀锦,李丽质才开口问道:“说吧,出什么事了。”

李治将之前与皇兄说过的事,又讲了一遍。

李丽质手中的针线没停,低声道:“就这种事,需要让你们的皇兄烦忧吗?”

李治一想,挠了挠头,皱眉想着好像确实不用,可能就连说都不用说。

宁儿从殿下的寝殿内走出来,见到姐弟三人正在织着蜀锦,平时就算再打闹,这些公主殿下们,也只有在长乐公主身边,才能够安静下来。

光是这种信任,就连太子殿下也自愧不如。

东宫的葡萄依旧没有种出来,宁儿走在一片架子前,葡萄的藤蔓长得很好,但没有长出果实。

李承乾还在寝宫内,看着许敬宗这段时间的工作简要,这是东宫给泾阳制定的规矩。

说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孙神医了,听说他老人家杜荷家中,这也让杜荷家每天都宾客盈门。

大家都想来看看孙神医,不管有病没病。

对这位孙神医说过的微生物说,也不知道他老人家理解之后作何感想。

其实这些知识,说一次也是说,说两次也是说。

看开之后,也无关他人能够听懂,或者听不懂,反正都习惯了。

于志宁也有一段时间没来东宫了,听说他帮着与岑文本修编氏族志。

徐孝德出了一趟远门,因朝中的安排,在潼关还有些要事要办。

若不是他时不时会给东宫来信,还以为这人带着他女儿跑了呢,说是这些天就会回长安。

他从五月就这么说的,呵呵……现在都七月了。

李承乾气馁地神情挂在脸上,夺过了小福手中的圆扇,给自己扇了起来。

小福见状,退到一旁拿起另一把扇子,接着给殿下扇风,她心里想着一定是自己摇得慢了,殿下觉得没有风?

“行了,你也去午休吧。”

“喏。”听到殿下的吩咐,小福不再扇风,圆圆的脸带着几分委屈退下。

宁儿端着一盘洗好的桃子,“殿下,这是立政殿送来的。”

李承乾拿起桃子啃了一口,蹙眉道:“再过一个月,就可以夏收了,对吧?”

宁儿跪坐在一旁,给殿下的碗中倒入已经放凉的开水,点头道:“关中大部分地方,八月就可以收粮,九月就结束。”

继续看着泾阳送来的工作简要,李承乾接着道:“按照我们的唐律,农忙时是不能征召民力的,只要过了夏收,许敬宗就可以将整个泾阳县的青壮力召入作坊中?”

宁儿点头道:“按理说是这样的。”

李承乾接着道:“那就对了,夏收过去之后,就让许敬宗与杜荷忙起来。”

看到她凝重的神情,李承乾笑着道:“这不是东宫的产业,东宫不参与经营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