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院长是最好靠山(1/3)

现代的人都会认为“采购科”那就是一个肥缺呀。

要知道采购环节那里面猫腻可就多了去了,你一斤当归采购价是1元钱还是9角钱,这还不是采购员说了算?

采购员等级给你稍微提一下,价格就可以提一下,采购数量一多,那多出来可是一笔巨款呀。

大不了一斤药材给你采购员1分钱回扣,照样可以让采购员吃得肠肥脑满,成为单位首个万元户。

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。

采购员吃肥的年代,那要等到八九十年代,那时候谁要当公务猿?人人都想去企业当采购员,那绝对是采购员的黄金年代。

五六十年代,公家对公家的交易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。

当然私底下,你去地方采购,人家请你吃餐饭,送点农副产品还是有可能的,数量也不会多。

毕竟人家自己都吃不饱,哪会送你几袋大米几条猪腿当礼品?

再说,人家也不求伱什么,都是公家的事情,大家公事公办就行。

这就算好了,有些地方保护主义明显,或者某味药材当地都紧缺,蛋糕就这么大,人家地方上根本就不欢迎你外地的单位去采购,影响他们当地供销社或者医院的利益。

然后采购员不得不偷偷摸摸,跟当年搞地下工作一样去谈判。

最后就是一个运输问题。

五十年代可没有银行转账,跟药农或者农村合作社打交道都需要现金。

采购员拎着几千元,几万元的现金,一两個采购员赶赴外地,翻山越岭,真当当地的绿林好汉死绝了?

这又没监控,又没人烟的地方,谁知道你迎面碰到的是人是鬼?

财帛永远都动人心的。

好好好,就算一切顺利,你采购员要么挤火车,要么乘卡车,几百公里,几千公里路,这一路的艰辛就不用说了。

所以五十年代的采购员绝对是一个苦差中的苦差。

林苦参和金采凤都是医院内部职工,自然知道采购员岗位是干嘛的,所以存心不想让小儿子去。

但林三七不懂呀,这不就是他的“梦中情岗”嘛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