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部分:兰亭盛会,三足鼎立 88:论时局三足鼎立,宴百官秦晋议和(1/2)

东晋朝廷都知道,桓温雄心勃勃,一举一动,都在玩弄权谋之心。难得有桓温的手下人参劾桓温,但听了司马勋的参劾,褚太后却直接烧了密奏。

慕容宇大惊,作揖问道:“太后为何烧毁此奏?”

“哀家知道,满朝文武恨透了桓温,这等参劾是臣子间的恩怨,对朝廷有什么好处?”

“司马勋乃太后旧臣,忠心耿耿,他参劾之事,必是日后桓温实罪。”

被烧的奏疏,被褚蒜子直接丢进铜盆之中。褚太后随手拿起一卷竹简,一边看着,一边说道:“司马勋身为北伐主将,大战未熄,却参劾上司,哀家以为,别有用心。”

“太后高见,孩儿轻薄了。”

“将帅不睦,背后参劾,实属不该。我主天下,这堆烂泥还需拾起来,再捏成团儿,不必理会。”

慕容宇道:“自去年开战,时至今日,已有一载,如今关西流民皆已安置停妥;有功将领具以封赏,太后废寝忘食,也该歇歇了。”

“哀家忙活惯了,乍一闲下来,也不知该做些什么?”

慕容宇道:“太后若是苦闷,孩儿新得诗词几句,愿抚琴吟唱,为太后解闷。”

“也好,公子既有佳句,和韵吟来,哀家洗耳恭听。”

“是。”慕容宇回到琴案,十指纤细,拨弄琴弦,一曲妙韵悠然入耳,只听慕容宇唱到:

“沧溟东海涌,朔风西塞催。山川自古险,亭台落尘薇。

翠柳飘絮舞,南雁又北飞。天高低四野,江平远风雷。”

褚蒜子欣赏这妙韵佳音,看着一天天长大的慕容宇,心中暗自赞叹,一个番邦胡子经年教诲,也能知书达理,博学多才,像个汉人儿郎,更坚定了怀柔五胡之心。

一曲弹完,褚蒜子听得入神,呆望着琴弦,慕容宇见褚蒜子久久发愣,轻声唤道:“太后...太后...”

“呃......哀家听得入神了。”

慕容宇问道:“孩儿见太后听得着迷,不知太后有何所思,不妨说来?”

“哀家是看着慕容公子长大,教习礼乐,如今与汉家儿郎,丝毫无异,若番邦胡儿,都能如此教化,天下大同,岂不指日可待?”

“孩儿若得大同之日,愿与塞北各部族子弟,求学江东,颂扬儒学,共襄江山。”

“正因公子教归正朔,同化五胡,归入汉宗,远比刀兵相见,血泪相视,要强出百倍有余。”

“太后所言,正是孩儿所盼。”

“唉......”褚蒜子道:“可是即便怀柔五胡,若想臣服招安,又谈何容易?统一天下,岂是靠嘴说出来的。”

褚太后与慕容宇正闲谈之时,只见大太监灵高匆匆入殿,作揖道:“启奏太后,秦国遣使者前来,朝圣议和。”

“议和?”

灵高道:“太后,丞相司马昱、侍中庾希,已在太极殿等候,请太后速决。”

褚太后看着坐在琴案前的质子慕容宇,褚蒜子说道:“慕容公子有何见解?”

慕容宇作揖道:“秦晋议和之日,正是太后怀柔之时,孩儿期盼有朝一日,秦主早日归顺大晋。”

“就托公子吉言,哀家起驾太极殿,召见秦国使者。”

......

太极殿上,一位秦国使者奉诏入宫,拜见太后。宫巷不深,但这一路上褚太后心里犯了嘀咕,心中暗想,桓温分明是未胜先退,半途而废,秦国应引兵复仇才是,为何却主动前来求和?

带着满腹狐疑,登上太极殿,秦国使者跟随丞相司马昱、侍中庾希一起上殿,殿上来者正是秦国侍中吕婆楼,褚蒜子问道:“大都督桓温,北伐关西,兵临长安,想必秦王已经领教,秦国之败,只在旦夕,因何求和?”

吕婆楼道:“晋国天兵,所向披靡,秦天王自愧不如,今愿议和,永结盟好。”

褚蒜子道:“长安自汉代,便是汉人故都,与你等议和,岂止是割去土地,而是割了祖宗基业,哀家岂敢议和?”

“太后.....”

“吕先生不如早回,秣马厉兵,来年再战!”褚蒜子抢一句说道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