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公社楼(1/2)

郎乔指着双扇大门上方的镔铁门牌道:“花园街20号,这是我的家。”

这是一栋中西合璧样式的二层青砖楼房。二层之上有四个像是塔楼的圆顶屋。

冷骏:“好大的家!”

“不说耍,真的,整栋楼都是我的。”

冷骏笑着点点头,并不多问。

城乡之别,农村地主土地一定要分,城里资本家及其他有产人士产业一般并不拿来分。这叫政策但并无充分的逻辑依据。

像这类私人出租的房屋现已由房管所代管,叫“经租房”。

“你说的,你的家叫‘公社楼’?”

“是呀,连巴黎大城市,都有巴黎公社。所以前两年也敲锣打鼓,成立城市人民公社。京城修的公社大楼有九层,三米宽的楼道,好晾衣服。

“不过现在可能也成各家的小厨房了,底层是公共大食堂和开水间。

“我这里就办成城市公社的街道食堂。他们也想把我这房子搞成京城那种公社楼,那至少就要加盖两层上去,觉得麻烦才算了。时间上也来不及。城市公社的公共食堂才叫短命,也没有收各家的锅灶,来一阵风,去也一阵风。

“既然连食堂都没有了,公社也就没人叫了。

“当时硬逼当门这五六户人搬,不搬的话居委会的人帮你把东西往外甩。

“搬进去,原来当大厨房的后厅就隔出三家来,房间大的硬隔成两家,连楼梯脚也住了人。去年有两家有问题的被遣返回乡,这才又把大厨房空出来了。”

只见手术结果:“公社楼”街边的底层本都是朝内的,当街只有窗户,外墙被拆了一大半,连隔墙都拆了,只留一些柱头和中间的大门。

成个敞厅相当于宽阔的外廊。有小摊卖小东西,吃的玩的都有。

火车站广场上对面走来一人,蹬接尖皮鞋,穿黄卡叽夹克和灰哔叽布裤子,手揣裤兜:“粗的细的,一斤两斤十斤……”

冷骏随便盯了他一眼,他便走到面前,将只缩在衣袖内的手伸了过来,袖口边沿露着几个指尖,像几只老母虫的头。

此种议价方式称之为“摸袖”,过去主要是在米市牛市,那都是大买卖。

冷骏感觉此人不坏且有趣,就与他在袖口里互摸起来了。

刚开始就结束。

“哎,你啥子指头!”掰起冷骏手指看,“你是练过什么功的?二指禅?”

冷骏一笑了之要开步。

郞乔不舍:“借两步说几句话?”

他这两步走得有点远,半条街,怕冷骏跑了似的把他紧贴着,走到一无人处。

“差粮票?”随即便塞过来一卷粮票,“送的。”

“要我帮什么忙?”

“先互相介绍一下,在下姓郎名乔。尊姓大名?”

“冷骏。”

“骏哥到舍下一坐,再慢慢说。”

冷骏笑了笑,将粮票塞进裤兜:“你要我帮什么忙,我能帮就帮,不能帮会还给你。”

乃相随而行。

“小弟会看人,觉骏哥是梁山泊宋江、武松、鲁智深一伙的。”

在个陌生地方被陌生人——看上去是个小地头蛇——看上兽蛋儿倒也是乐滋滋的。

一批人正端盆子提口袋,在这里排队推磨。

这是座大磨子,为了省力一侧竖着两根带横梁的木柱,横梁上吊个丁字形的推杆。

郎乔笑道:“你看居民是不是有点疯啊?

“粮店明明卖的面粉,偏要想方设法去买麦子,然后来推成面。粮店包谷面和包谷粒都有卖的,都要买包谷粒,然后自己来推成面,还要缴推磨钱!”

一个老头推完包谷面,累吁吁地正在扎口袋,冷骏上前帮忙。

“哎,我眼睛才一眨,你就帮我扎好了,还扎得好看咧!童子军学的?”

冷骏与他对视着笑。

“他话故意不说清楚,疯,疯啥子疯?这是目前街道上推荐的粮食烹调增量法,真的很好!”

“晓得,你们这是先煮,煮过了再来推,别处又不一样。”

郎乔笑道:“确实是,五花八门!一般用粗粮票买的包谷粒,先煮个六七分熟,晾干,拿来推成粉。

“然后和面时还有些讲究,加苏打做成馍蒸,说是一斤包谷能出五六斤馍。

“但你看他们,是打的懒主意,把湿包谷粒推成糊糊,缺晾干的过程。”

“一个道理!”老头科学术语随口而出,“经这个过程,不仅把一斤粮食变成了一斤半,还能增加葡萄糖、脂肪和氨基酸的转化,对健康大有好处。”

“你说的别处又是怎么做的?” 问冷骏。

“我说的别处,是从报上看来的,叫米饭双蒸法,将米放进罐内先干蒸20分钟,然后加水,每斤米加水3斤3两,用猛火蒸40分钟即可。

“撇脱!通常一斤米蒸三斤饭,采用双蒸法的话,据说每斤米出饭5斤。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