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离谱的物价(1/2)

奥德彪站在基特加某个集市的入口,眼前是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。

烈日当空,阳光洒在尘土飞扬的街道上,映照着各色皮肤的人们。

布隆迪没有他熟悉的高楼大厦,只有低矮的房屋和泥土地,显得尤为朴实和原始。

基特加的城市建设没有首都布琼布拉搞得好。

在布琼布拉虽然也没有高楼大厦,但好歹路是水泥路,干净整洁,城里大路两侧则是苍翠葱茏的树木。

早上的话,城里到处都是飞鸟欢快的啾鸣,一点都不怕人。

绿化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华夏。

基特加就差了很多,一个个集市比华夏的小县城都不如。

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香料和食物的气味,刺激着奥德彪的嗅觉。

他深吸一口气,感受到了这里特有的浓厚氛围。

四周,各种嘈杂的声音交织在一起,形成了布隆迪集市特有的乐章。

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、孩子们的欢笑声……此起彼伏,充满了生机和活力。

奥德彪开始穿梭在人群中,他的目光被各种奇特的商品所吸引。

刚到城里时,雷马纳就推着他的二八大杠去修理店换轮胎了,这也是香蕉自行车手一行最大的开支了。

一般内胎在2000布朗,外胎在5000布朗左右。

换胎频率看具体磨损程度,一般两三個星期就该换了。

当然也有囊中羞涩的,一两个月才换一次。

你问这样会不会危险?

那就要看每个人的命硬不硬了。

两人约定一两个小时后再集合,所以现在奥德彪是自由闲逛状态。

摊位上摆放着各种非洲特产,有色彩斑斓的纺织品、雕刻精美的木雕、形状各异的陶器等。

他停下脚步,仔细端详着这些艺术品,感受到了非洲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的体现。

虽然奥德彪的妈妈空闲时间也会做陶器,但那基本是最差的一级别陶器了,完全没有任何艺术价值。

布隆迪基本上只有特佤族妇女做的陶器才能卖出好价钱。

人家那才是祖传的手艺,图西族和胡图族拍马也赶不上。

奥德彪严重怀疑,图西族和胡图族共同歧视特佤族,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手工活没人家做的好。

尽管这里充满了贫穷与落后,但奥德彪并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和反感。

相反,这两个月来,奥德彪被这里人们的乐观和坚韧所打动。

他们是真的很乐观。

买不起衣服、买不起日用品无所谓,有口吃的不被饿死,布隆迪人就能满足了。

可怜的是,就这么一点小小的愿望,都有很多人无法达成。

尽管贫困在布隆迪是普遍现象,70%多的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。

但不同地区的贫困程度也不尽相同。

日收入低于1美元是贫困,日收入低于1人民币也是贫困。

没有最穷,只有更穷。

但他们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,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。

这种精神让奥德彪深感敬佩。

不敢多看,奥德彪拿着钱快速到生活区寻找自己的需求,这些木雕和纺织品不是卖给他们这种穷人的。

一斤白糖,500布朗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