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一片丹心(1/5)

是时候该离开了,这念头一经浮现,便在心底生根发芽,再也无法抹去。眼前的山势层叠起伏,一重又一重,仿佛没有尽头。那林木高耸入云,密密麻麻,形成一片幽深的绿色海洋,好似将这方天地与世隔绝开来。 山下,青灯古佛相伴,那微弱而又坚定的光芒,在寂静中透着无尽的禅意。山上,晨钟暮鼓之声悠悠回荡,每一声都似乎敲打着灵魂的深处。 然而,即便身处这般清幽宁静之地,却依旧盛不住这素衣长袍里包裹的一颗千疮百孔的心。这是一颗被背叛狠狠刺痛的心,每一回忆起那虚妄的誓言,皆如凌厉利箭无情穿心;这是一颗被冷漠深深冰封的心,每一次遭遇那凉薄的眼神,恰似刺骨寒风肆意吹彻;这是一颗被失落重重压垮的心,每一场期盼后的落空,仿若千钧巨石骤然坠谷;这是一颗被孤独肆意吞噬的心,每一个无人相伴的长夜,犹如独自身陷无垠荒漠;这是一颗被悔恨苦苦折磨的心,每一念及曾经的过错,宛如熊熊烈火烈烈焚身;这是一颗被命运频频捉弄的心,每一回抗争后的挫败,恰若汹涌惊涛猛烈拍岸。 每当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之时,那伤口就像是被无情地撒上了一捧盐巴,尖锐的疼痛瞬间蔓延开来。 让她痛,痛得撕心裂肺,仿佛心被硬生生地撕裂,每一丝每一缕的痛楚都清晰可感。痛得刻骨铭心,那痛苦的记忆深深地烙印在心底,永远无法忘怀。痛得毫无生恋,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,生命变得毫无意义。她会在梦中一次次地回到曾经受伤的场景,那些尖锐的话语如同利刃,一次次地在她的心上划出新的伤口,在独处时,一点点细微的声响都能勾起那无尽的痛苦回忆,让她再次沉浸在那如潮水般汹涌的痛楚之中。

“您用热血捍卫的国土,已经容不下弱小的黎民百姓。”话音刚落,眼泪便如决堤之水,模糊了肖童的双眼。她的身体微微颤抖着,那颤抖仿佛源自灵魂深处的悲恸。颤抖的双手艰难地点上一柱清香,那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摇曳不定,仿佛是她心中那飘忽的希望。 她走近忠烈祠的长明灯,山风吹过,树叶沙沙作响,仿佛也在为这凝重的时刻低吟。祠内一片寂静,只有她轻微的脚步声和紧张的呼吸声。 在这片土地上,曾经经历了无数的战火与硝烟。那是一段血与泪交织的历史,外敌的侵略让山河破碎,百姓流离失所。而正是无数像祠中供奉的英烈们一样的英勇之士,挺身而出,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家园的长城。

肖童伸出右手,拿起放置在一旁的灯芯拨子,拨子的木柄因为岁月的摩挲而显得光滑温润,她的手指拨子的顶端,缓缓地伸向如豆的灯火时,她的呼吸都变得轻缓起来,仿佛生怕惊扰了这神圣的一刻。 她先是极其轻柔地拨弄了一下灯芯,火苗瞬间跳跃了几下,可很快又黯淡了下去。肖童眉头紧皱,她再次将拨子伸向灯芯,她轻声心语:“长明灯定要亮得通透,就像先烈们的精神永照人间,不能让黑暗有一丝可趁之机。”

一只夜蛾不知从何处飞来,围绕着长明灯扑腾着翅膀,翅膀扇动的微风让火苗晃动得更加厉害。肖童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,顺着脸颊滑落,滴在地上,发出轻微的“滴答”声。 她再次小心地调整着灯芯的位置,把它往上轻轻挑起一点。随着她的动作,火苗猛地窜起,光芒瞬间照亮了更大的范围,也照亮了祠内陈旧却依然庄严肃穆的墙壁。那墙壁上的斑驳痕迹,仿佛诉说着往昔的沧桑,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战火岁月。 高挂在墙上的八百壮士英魂不灭,他们在抵御外敌时的英勇无畏,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赞歌。三尺龙泉青峰不残,那象征着正义与勇气的宝剑,依然散发着凛冽的寒光,让人敬畏。 伯父的牌位和精心制作的船模被恭敬地供奉在忠烈祠的最下方,牌位上的名字庄重而肃穆,船模仿佛承载着伯父未竟的梦想和期望。

轻轻地抹开供桌上那厚厚的落尘,仔细地擦去地板上堆积的灰烬,再缓缓关闭忠烈祠那扇沉重的木门,而后,穿过清幽的无名草小院,行至那蜿蜒的回廊莲池之处。再伸手推开那座独门小院的门扉,一幅六尺的杜鹃水墨画醒目地占据着院内的最佳位置,画面之上,杜鹃绽放,艳丽夺目。 两侧厢房门上也精心雕刻着杜鹃花的图案,栩栩如生,仿佛要从那木质的纹理中鲜活地跃出。左边的厢房是卧室,里面陈设极为简单,仅一张床、一张桌和一把椅子。那床铺上的被褥整齐叠放,桌上未置杂物,仅有一盏油灯。而那把椅子,安静地立在桌旁,仿佛在等待着主人的归来。 右厢房的三面墙体皆是装满书的书柜,散发着淡淡的墨香。中间摆放着一张茶桌,桌上仅放置着一壶、一杯,再无多余之物。那茶壶古朴典雅,茶杯精致小巧,在这宁静的空间里,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。 当轻柔的微风吹过,那墙上的杜鹃花图案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,轻轻摇曳,给整个房间增添了一丝灵动之美,在某个阳光柔和的宁静午后,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,如轻纱般洒在茶桌上,那茶壶和茶杯的影子在地面上交相辉映,交织成一幅优美的画卷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